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TOP

第四章 第一节 泪腺疾病
2009-12-01 11:06:41 来源:网络 作者:万宝龙 【 】 浏览:66567次 评论:0
第一节 泪腺疾病
一、泪腺多形性腺瘤
泪腺多形性腺瘤,过去称为良性泪腺混合瘤,是由上皮细胞和间质成分构成的良性肿瘤,肿瘤组织成分构成具有多形性,故称多形性腺瘤,是泪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,约占泪腺上皮性肿瘤的50%。多见于中年男性,表现为无痛性单侧眼球突出,缓慢进展,病史较长,无任何不适。检查发现眶外上方可触及硬性肿物,质硬而韧,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,边界清楚固定,无压痛;如肿瘤压迫眼球,可引起屈光不正,视力下降。




X线检查
泪腺窝良性肿瘤早期可无异常表现,随着病变进展,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可压迫局部骨壁,使泪腺窝扩大,20°后前位(克氏位)X线显示外上方眶骨壁局部扩大,眶外角变圆钝,骨皮质变薄,边界清楚、光滑,但无骨破坏;眶内软组织影密度增高。由于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,超声检查、CT、MRI检查的应用,可以得到明确定位及定性诊断,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已基本被代替。




超声检查

1.A型超声 显示泪腺区占位病变,出入肿瘤的波峰均较高,内回声呈中高波峰,声衰减不显著。

2.B型超声 由于多形性腺瘤为良性实体肿瘤,呈膨胀性生长,故显示泪腺区类圆形或椭圆形占位病变,边界清楚,内回声中等或较少,分布均匀或不均匀,主要分布在肿瘤的前部,声衰减中等,后界清楚,无可压缩性,肿瘤较大压迫眼球时,显示眼球壁受压变形(图4-1)。有时肿瘤内回声较多,分布较均匀,类似于海绵状血管瘤,但位于泪腺区,无后者的可压缩性特点,且后者较少发生在泪腺窝。肿瘤内还可有囊样变,可探及肿瘤内有小片状无回声区。肿瘤有结节状瘤芽突出时,可见肿瘤边缘不整齐。






3.彩色多普勒超声 除具有B型超声表现外,显示肿瘤内缺乏或仅有少量彩色血流信号 (图4-2),此点与肿瘤内血流较丰富的恶性淋巴瘤和炎性假瘤相鉴别。






CT检查
良性多形性腺瘤表现为良性实体肿瘤的特点,水平扫描见眶外上方高密度影,类圆形,边界清楚、光滑,内密度均匀,多位于眶前1/2,泪腺窝受压有骨凹形成。冠状扫描肿瘤位于眶外上方,椭圆或圆形,其内侧可达眶中线以内,外侧达外眦水平,眼球向前下移位,受压变形,肿瘤不侵入肌锥内间隙,可清晰显示泪腺窝骨壁向上隆起形成骨凹(图4-3)。病程较长者眶腔扩大。增强扫描瘤体呈轻度到中度强化。






MRI检查

显示形状、位置与CT相似。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信号特点,表现为泪腺窝占位病变,T1WI呈低或中信号,与眼外肌和视神经等强度,明显低于眶脂肪(图4-4A),T2WI呈高信号,边界清楚,信号多均匀一致,若肿瘤内有钙化时,则可呈斑驳状不均匀信号,肿瘤周围绕有低信号薄晕,此为肿瘤囊膜的影像(图4-4B)。注射GD-DTPA顺磁剂后,肿瘤呈一致性中度强化。






二、泪腺恶性多形性腺瘤
泪腺恶性多形性腺瘤又称恶性混合瘤,占泪腺上皮性肿瘤17.7%,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,可以是原发,也可以从多形性腺瘤恶变而来。多发生在40~50岁,性别无明显差异。主要临床表现为眶外上方肿物,边界欠清、质硬、不能推动、眼球突出并向内下移位,部分病例有眼球运动障碍,多有局部自发痛和压痛。




X线检查
见泪腺窝扩大和眶腔扩大,并可见局部骨壁破坏,不整齐,这是泪腺恶性肿瘤的一个征象。

超声检查

1.A型超声 显示入肿瘤波峰较高,肿瘤内反射波较少,呈低波峰或中低波峰,而肿瘤后界波峰较高,峰顶连线呈“M”形。

2.B型超声 显示泪腺区占位病变,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,边界清,内回声少或缺乏回声,分布不均匀,声衰减显著,无可压缩性。肿瘤较大者可见眼球受压变形(图4-5)。


3.彩色多普勒超声 除B型超声表现外,可显示肿瘤内部有彩色血流信号(图4-6);频谱图上可显示为动脉性频谱表现。





CT检查

早期显示泪腺区占位病变,形状不规则或类圆形,内密度不均匀,病变内部可有钙化或坏死区。注射造影剂后肿瘤可增强。泪腺区骨壁可有骨凹或骨破坏。晚期肿瘤增长迅速,向周围生长,侵犯提上睑肌、上直肌、外直肌等结构,冠状扫描显示更清楚。邻近眶骨壁被侵蚀,出现骨质破坏,肿瘤沿着眶上裂向颅内或骨破坏处向颞窝蔓延,但其向后蔓延边缘圆钝 (图4-7),不同于泪腺腺样囊性癌其蔓延是呈锐角向后发展。


MRI检查
具有恶性肿瘤的一般特点,T1WI显示病变为中信号强度, T2WI呈高信号,肿瘤如有坏死和钙化而信号强度不均匀的斑驳状(图4-8)。因MRI软组织分辨力较高,在显示肿瘤向眶外蔓延及其范围方面MRI优于CT。





三、泪腺腺样囊性癌
泪腺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样瘤,在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,约占其发病率的50%。病理上主要由恶性上皮细胞及大小不等含有黏液物质的囊腔所构成,肿瘤多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,瘤内可有出血或坏死,易向周围眶壁骨质、神经及软组织浸润扩散,并可经淋巴或血流全身转移。临床上多见于青中年人,表现为眼球突出向内下移位,泪腺区可扪及肿物,表面不光滑,有压痛和自发痛。肿瘤恶性程度高,浸润生长快,病史较短,平均在半年左右。



X线检查
由于腺样囊性癌病程短,发展快,可显示眼眶密度增高,眶骨缘骨壁不整齐;由于为恶性肿瘤,晚期可见眶顶或眶外壁骨破坏,骨缺失,边缘模糊。

超声检查

1.A型超声 显示肿瘤内回声呈密集的低波峰,声衰减中等,后界为高尖波。声束不通过眼球直接经上睑外侧皮肤探查肿瘤内为中低反射波,声衰减显著,后界波峰低。

2.B型超声 腺样囊性癌显示泪腺区扁平、不规则形或类圆形占位病变,边界清楚,内回声少且不均匀,常常前部多,后部少,呈块状,由于为恶性肿瘤其声衰减显著,后界显示不清(图4-9),无可压缩性,眼球常常受压变形。直接探查肿瘤内回声中等,分布不均,强弱不等,后界可显示。



3.彩色多普勒超声 除有以上B型超声影像特点外,由于为恶性肿瘤多显示其肿瘤内血流较丰富,脉冲多普勒显示为动脉频谱(图4-10)。





CT检查
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,向周围眶壁骨质、神经及软组织浸润扩散,显示泪腺区扁平、梭形或不规则形占位病变,沿眶外壁呈锐角向眶尖部蔓延(图4-11),这种生长方式是腺样囊性癌所具有的特征性表现。注射顺磁剂可明显被强化,还可见眼球壁受压变形。早期局部眶骨壁可以正常,由于肿瘤生长快,病史短,眶腔多无扩大。晚期可见眶外上壁溶骨性骨破坏,不同于良性肿瘤所致的压迫性骨凹形成。肿瘤常向眶周组织蔓延,经眶顶或骨破坏区向颅前窝蔓延,通过眶外壁骨破坏区向颞窝蔓延。






MRI检查
其位置和形状同 CT,但其信号强度具有多样性,多数病例显示T1WI呈中等信号强度,T2WI呈高信号(图4-12),也有T1WI、T2WI均为中信号者或T2WI呈斑驳高信号强度。MRI在显示眶骨破坏和肿瘤内钙化上不如CT,但显示肿瘤向颅内或颞窝蔓延的形状和范围优于CT。






泪腺腺样囊性癌在影像诊断上需与恶性多形性腺瘤、泪腺炎型炎性假瘤、泪腺区恶性淋巴瘤等相鉴别。
1.恶性多形性腺瘤 多见于复发或切除不彻底的良性多形性腺瘤,临床表现早期类似于良性多形性腺瘤,但复发后增长较快,病史短,浸润性生长,也常有自发痛和压痛。影像学上与腺样囊性癌有相似之处,局部不规则占位,溶骨性骨破坏等,但CT显示向后蔓延边缘圆钝,而腺样囊性癌贴附眶壁,在水平扫描上呈锐角形状向后发展。最后诊断常需要组织病理诊断来确定。
2.泪腺炎型炎性假瘤 临床表现为眼睑水肿,结膜水肿,病情常反复,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有效。B型超声显示病变内回声少,声衰减不明显。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丰富红蓝血流。CT扫描显示泪腺中度肿大,形状如正常泪腺,仍为杏仁状,无骨骼改变,常伴有眶内其他组织炎症表现,如眼环增厚,眼外肌肥大病变常浸及睑部泪腺,此点为与泪腺上皮性肿瘤不同之处。
3.泪腺区恶性淋巴瘤 临床表现有眼睑肿胀,眼球突出并移位。检查时可触及硬性肿物,与眼球筋膜组织有关。超声检查显示形状不规则占位,边界清楚,内回声少,后界清楚。CT显示眶外上方占位,形状不规则,边界清楚,与眼球呈铸造形。




四、Mikulicz病
Mikulicz病于1888年Mikulicz首先描述,泪腺、腮腺和颌下腺双侧性肿大。此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,好发于中老年女性,病程缓慢,可以一侧或双侧泪腺逐渐肿大,不伴有局部疼痛或全身不适,肿大的腺体软有弹性,在皮下可以移动;伴有涎腺肿大,唾液分泌减少,使口腔、咽喉干燥。现多称为良性淋巴上皮性病变。
超声检查
B型超声表现类似慢性泪腺炎,显示病变内回声少,声衰减不明显。
CT检查
显示双侧泪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均匀一致增高,眼外肌可见增粗、肥大、密度增高。
MRI检查
可以显示泪腺肿大以及眼球和眼外肌的受压情况。其T1WI为中信号,T2WI为中信号或高信号,若同时发现双侧腮腺肿大,则有助于该病的诊断。
以上临床影像检查无特征性,与泪腺慢性炎症的鉴别,需依靠病理学检查确诊。
188
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:
Tags:第四章 第一 泪腺 疾病 责任编辑:peijingshi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分享到QQ空间
分享到: 
上一篇第四章 泪器疾病 下一篇第五章 眼球疾病第一节 角、结膜..

推荐图文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暂无...

相关文章

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