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TOP

第三章 第一节 近视眼
2009-12-01 11:07:59 来源:网络 作者:豪雅 【 】 浏览:90714次 评论:0
近视眼是在调节静止状态下,外界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射入眼内,经过屈光系统屈折,焦点结在视网膜之前(图3-2)。5m以外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弥散环,因此远视力模糊不清。近视眼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。在轴性近视,眼球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、曲率及其相互位置都在正常范围,但眼球前后轴径过长。入射眼内的平行光线不能结像在视网膜上,只能成像于视网膜前。根据度数大小,近视眼分为低度、中度和高度。小于或等于3.00度为轻度近视眼,3.00~6.00属中度,>6.00为高度近视眼,中、高度近视眼常有影像学异常表现。临床检查可见远视力较差,近视力正常,远视力可用镜片矫正。高度近视眼,特别是眼底已发生改变,远、近视力均不正常,镜片也难以矫正。在近视眼,由于调节和辐辏不协调,有外斜视向,可引起视力疲劳。眼球形状变长,前房加深,瞳孔较大且对光反应减弱。在高度近视眼常有眼底改变,如近视弧、豹纹状眼底、黄斑变性,以及后巩膜葡萄肿。由于眼球轴径延长,眼球向前突出。在高度近视眼,视野、视网膜电流图、暗适应、对比敏感性、色觉等,都有异常改变。新生儿或生后不久发现近视者为先天性近视,有高度遗传性,后期出现多种合并症,包括玻璃体混浊、视网膜出血、黄斑变性、脉络膜变性、后巩膜葡萄肿、视网膜脱离、白内障等,又称为恶性近视。先天性近视全部为轴性近视,近视眼程度较为严重,预后不佳。为了防止恶性近视的发生,提倡优生学,父、母均有高度近视眼者,其后代发生近视可能性甚大;另外,讲究用眼卫生,也是预防近视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




屈光性近视,眼球前后轴径在正常范围,而屈光间质的屈光力较强,外界平行光线经间质屈折,焦点也结像在视网膜前。如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曲率半径小,各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增加等,均引起屈光力增强,使焦点前移。此外,晶状体前脱位,晶状体核硬化及圆形晶状体,因屈光力增加亦引起近视。还有一种常见于儿童时期的假性近视眼,是由于用眼不当,引起睫状体痉挛性收缩,悬韧带松弛,晶状体增厚,屈光力增加,远视力下降,称为调节性近视。经过适当处理,视力尚可恢复正常。
近视眼诊断并不困难,大多不需要影像技术检查,但影像显示更丰富了对近视眼的认识,揭示临床难于发现的病理改变。对一些并发症、如视网膜脱离等可以早期发现,并引导早期冶疗。




荧光眼底血管造影
高度近视眼底常有漆裂纹,表现为星形,线状粗细不匀的黄白色条纹,一条或数条,相互间可有交叉。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发现非常细微的漆裂纹。造影早期,漆裂纹表现为高荧光线条,荧光逐渐增强,晚期荧光减弱。漆裂纹可并发视网膜下出血,出血多沿纹理走行,但出血量较多者,可掩盖漆裂纹,甚至出现荧光遮蔽。




超声检查

1.A型超声 A型超声测量距离甚为精确,可检出1μm变化。A型超声测量轴性近视眼前后径,可发现不同程度延长,包括前房和玻璃体腔的轴径均较正视眼长(图3-3)。测量后极部不同位置,眼轴长度不一致,提示巩膜后葡萄肿存在可能。在屈光性近视眼可发现一些结构轴径延长。如调节性近视,由于睫状体痉挛,悬韧带松弛,晶状体增厚,也可被A型超声测知。另外,观察一维图像常发现玻璃体平段内有小波出现,表示玻璃体混浊,如有高波峰出现,表示已发生视网膜脱离。高波峰之后的平段,为视网膜下液间隙。A型超声可揭示小于1mm轴径视网膜下液,早期发现视网膜脱离,早期手术治疗,有可能恢复视功能。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效果,与发生时间成反比。在屈光性近视眼,晶状体增厚,用A型超声也可测出。





2.B型超声 B型超声显示二维像,图像更为直观全面,常有以下发现。

(1)眼球前后径延长:声束沿眼轴扫描,眼球长度超过正常范围,以游标测量可得出具体数值(图3-4)。在老年近视眼,晶状体核硬化、增大,声束经过晶状体时速度加快,其后方眼球壁向前移位,两端翘起,形成前移伪影。






(2)后巩膜葡萄肿:高度近视由于眼轴延长、巩膜伸展扩张、变薄,在眼压作用下,局部向后扩张,称为后巩膜葡萄肿。B型超声显示,眼球壁局部向后隆突,呈扁平、盆状、锥状或矩状等,形状甚为清楚(图3-5~3-8)。后巩膜葡萄肿形成后,视力明显下降。











(3)玻璃体混浊和后脱离:高度近视眼常引起玻璃体液化和混浊,B型超声显示为弱回声光点或絮状光团,有明显的后运动(图3-9)。高度近视眼还常伴有玻璃体后脱离,显示为纤薄的弧形光带,后运动呈蛇行蠕动样,且较视网膜脱离活跃(图3-10)。








(4)视网膜脱离:高度近视眼常伴有视网膜囊样变性,囊壁破裂形成裂孔,产生视网膜脱离,治疗不当可引起失明。A型超声检查,可见眼轴增长,玻璃体平段内有锐利的中、高波峰(图3-11)。B型超声检查,可发现玻璃体暗区内有强回声光带。后端连于视乳头,前端连于周边部。如前端未与眼球壁相连,表示锯齿缘解离。如光带断裂,可能是较大视网膜裂孔。视网膜光带前常有弱回声光点,表示玻璃体浑浊。光带之后为暗区,为视网膜下液。如视网膜下积血,可见弱回声光斑存在。视网膜光带有后运动,运动方向垂直于眼球壁。在全视网膜脱离,各径线检查光带均呈八字形,后端窄,连于视乳头(图3-12)。新鲜视网膜脱离,光带薄而整齐,凹面向前;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光带厚而不整齐,视网膜短缩,有小片无回声区,表示视网膜收缩和囊性变。严重视网膜脱离,光带呈漏斗状或“T”形,且厚薄不一。另外,后巩膜葡萄肿也是引起视网膜脱离原因之一。开始局部脱离,逐渐扩大,最后终成全视网膜脱离(图3-13)。









CT检查 CT图像缺乏侧壁丢失伪影,如实显示眼球等结构的形状、大小,揭示近视眼各种病理改变。

1.椭圆形眼环 由于近视眼眼球前后轴径延长,CT显示眼环为椭圆形,环壁变薄(图3-14)。如眼球后部延长、变大,则CT显示为大头向后的梨形。巩膜后葡萄肿显示为眼球后极局部向后隆出,眼环变薄,呈扁平形(图3-15),严重者呈锥形,边界模糊不清(图 3-16)。

2.近视眼合并视网膜脱离 近视眼合并视网膜脱离,因视网膜下液有较多的蛋白质,显示为高密度区,玻璃体仍呈现低密度(图3-17)。












MRI检查 MRI图像显示高度近视眼眼环为椭圆形,常伴有后巩膜葡萄肿。在T1WI房水巩膜和玻璃体均显示为低信号、T2WI房水和玻璃体为高信号,白亮的椭圆形眼球和晶状体甚为引人注目(图3-18A)。如高度近视眼合并视网膜脱离,则信号强度发生改变。由于视网膜下液含有较多蛋白质,在T1WI和T2WI视网膜下液均为高信号(图3-18B)。


193
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:
Tags:第三章 第一 近视眼 责任编辑:peijingshi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分享到QQ空间
分享到: 
上一篇第三章 屈光不正 下一篇第三章 第二节 远视眼

推荐图文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暂无...

相关文章

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