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TOP

第二章 第二节 眼和眶生物测量应用
2009-12-01 11:08:39 来源:网络 作者:两极 【 】 浏览:29161次 评论:0
眼视光影像技术可以显示眼部各种结构的一维、二维和三维像,因而可能精确测量它们的长度、宽度、厚度和体积,这些数值对于了解正常解剖构造,眼病的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。




一、角膜厚度测量
角膜厚度的测量有助于某些角膜病变的诊断和预后判断,以及角膜屈光性手术和角膜移植术前的手术设计。超声测量是角膜厚度测量简便而准确的方法。
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仪使用20~30MHz探头,测量精确度可达±0.001mm。一般在角膜表面麻醉下,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周边厚度参数。重复测量3次,取平均值。角膜周边厚度是在角膜缘内1~2mm处12、3、6、9点方位测量,根据需要分别计算周边各方位厚度或取4点平均厚度。
超声测量角膜中央厚度0.6mm,周边厚度0.8mm。过去尸体测量角膜中央厚度0.8mm,周边厚度1.0mm,认为尸体测量较厚是死亡后角膜水肿增厚所致。




二、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预测
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(I0L)恢复眼的正常屈光状态,是20世纪后期眼科学最重要和最成功的进展。目前,人工晶状体已在临床广泛应用。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预测是保证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步骤。临床广泛应用的眼科超声诊断仪,多同时配有A型和B型超声,A型超声测量视轴长度是人工晶状体计算的必要参数。
1.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是SRK经验公式。是Sanders、Retzlaff和Kraff三位医生分析了不同术者、不同厂家、不同型号的晶状体,对2500多例术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得出。计算公式为:P=A-2.5L-O.9K。其中:A为常数,一般是116;L是A型超声测量的视轴长度,单位mm;K是角膜的屈光力。此公式适用于正常眼轴(22~24.5mm)情况。
当非正视眼眼轴长度偏长或较短时,需要使用修正公式,目前多使用含有修正参数的SRK-Ⅱ公式。P=A1-2.5L-0.9K
当L<20,A1=A+3
20≤L<21,A1=A+2
21≤L<22,A1=A+1
22≤L<24.5,A1=A
L≥24.5,A1=A-1
2.角膜屈光力的测量 使用角膜屈率计,常规测量6~12和3~9点两条相互垂直的角膜经线上的屈光力。正常角膜屈光力42D~46D,一般垂直经线略大于水平经线。规定角膜水平经线为K1,垂直经线为K2,IOL计算K值为K1和K2的算术平均数。若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致角膜表面不整,角膜屈率不能测量,可测量对侧眼角膜屈率作为参考。




3.视轴长度的测量 人工晶状体计算使用的眼轴长度,实际上是视轴(角膜顶点到后极部黄斑区)长度。目前的A型超声测量仪,设定在角膜波、晶体前囊和后囊波、眼底波同时出现并均达到70%~90%波幅高度时自动取值。设定的4个波同时达到的幅度越高,测量值越准确,但测量越耗时或很难测到。一般测量3次取平均值。正常成年人视轴长度在22~24.5mm之间。

4.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目前眼科的A/B型超声诊断仪,多有2~3个内置I0L计算公式。选择IOL功能键,即可弹出计算公式,选择后进入相应公式,输入视轴长度、角膜屈率K1和K2、预设屈光度和A常数值,即可输出预测的IOL度数(图2-2)。



在IOL计算输出数据栏中:DR为预设屈光度,如DR为-1.00D,含义是 IOL植入后此眼近视-1.00D,一般参考对侧眼屈光度情况选择,保持IOL植入后两眼屈光度一致或误差在2.00D以内;D.EM为正视眼屈光度,D.AM为预设屈光度后的IOL度数,当预设屈光度为0时,D.EM和D.AM数值相同;D.SP为使用框架眼镜的度数,D.CL为角膜接触镜度数。右侧数据栏中间为计算IOL的理论值,上下为选用IOL屈光度,术后可能出现的屈光误差。





三、眼前节UBM测量

由于UBM的分辨力高,故可用于眼前节结构的放大显示和测量。UBM在获取所需图像后,可在冻结状态进行生物学测量(图2-3)。





1.UBM眼前节检查 角膜厚度UBM检查时,角膜前表面表现出两条强回声带,标志角膜上皮层和Bowman膜;其后表面亦可表现一强回声带,标志Descemet膜和角膜内皮细胞层。角膜内皮细胞层很薄,UBM不能将其与角膜后弹力层完全分辨。两个强回声之间的均匀低回声区标志角膜的基质层,内部回声强度均匀一致。UBM可以清晰反映角膜的分层结构,对各层结构的厚度进行定点定量测量。角膜常见病变的UBM表现:回声强度改变、厚度改变、结构缺失和位置异常。




巩膜厚度(SD)测量为通过巩膜突处的巩膜厚度。巩膜突为测量眼前段结构的重要标志,房角开放程度,小梁睫状体距离等,都是以此为始点进行测量。常见的巩膜病是厚度的改变、内回声改变和巩膜内结构紊乱。




正常虹膜自根部至瞳孔缘均为均匀的中度回声,但厚度不同。一般将虹膜根部厚度定为虹膜厚度1,虹膜中幅厚度为虹膜厚度2,瞳孔缘附近为虹膜厚度3。虹膜病变表现为虹膜厚度、虹膜内回声和虹膜形态的变化。




UBM检查睫状体的纵切面近似三角形,影像为均匀的中低回声,与巩膜、虹膜、玻璃体间界限清晰。正常情况下睫状突与虹膜成46°~6O°角。如睫状突位置前移时,睫状突与虹膜间夹角将变小。
前房深度为角膜中央内表面到晶状体前表面的垂直距离。




虹膜与晶状体接触的长度为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(ILCD)。在巩膜突前500μm处确定一点,通过虹膜向睫状体作一垂直线,此两点间距离称小梁睫状突距离(TCPD);其中虹膜后面与睫状体表面的距离叫虹膜睫状突距离 (ICPD)。晶状体悬韧带与虹膜的垂直距离为虹膜悬韧带距离(IZD)。
在距巩膜突前5O0μm处取点,过此点取虹膜相应另一点,两点与前房角顶点的夹角为小梁虹膜角θ1。虹膜晶状体夹角为θ2。虹膜长轴延长线与巩膜表面切线的夹角叫巩膜虹膜夹角θ3。巩膜轴线与睫状突轴线的夹角叫巩膜睫状突夹角θ4。虹膜轴线与睫状突轴线的夹角成称为虹膜睫状突夹角。


Pavlin和杨文利测量正常人眼前节参数见表2-2。
表2-2 正常眼前节结构UBM测量值
结构名称正 常 值 (μm)
Pavlin测量杨文利测量
巩膜厚度938±58
前房深度3128±3722926.37±372.24
虹膜厚度1372±58390.88±88.27
虹膜厚度2457±80481.17±57.70
虹膜厚度3645±103800.42±84.92
房角开放距离250208±139
房角开放距离500347±181
小梁睫状突距离1122±2321210.43±233.00
虹膜睫状体距离393±164462.41±134.25
虹膜悬韧带距离671±124939.95±406.20
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1388±370978.13±207.16
小梁虹膜夹角(度)30±1133.43±8.58
虹膜晶状体夹角(度)12±317.22±5.24
巩膜虹膜夹角(度)30±737.44±5.28
虹膜睫状体突夹角(度)52±1871.63±13.87






2.反映眼前节结构的参数 反映房角开放程度的参数为①房角开放距离500(A0D500)和②小梁虹膜夹角。
反映虹膜形态及位置的参数包括:①虹膜膨隆程度、②虹膜厚度和③虹膜根部附着位置。
与瞳孔阻滞力有关的参数为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,即虹膜内表面与晶状体前表面夹角的顶点至瞳孔缘的距离。




有关睫状体的参数包括:①睫状体厚度:12点钟眼球子午线方向垂直于角巩膜缘所截得的睫状体厚度最大值。②睫状突长度:在眼球垂直或水平子午线方向,以睫状突尖端与晶状体悬韧带连接点作睫状突长轴线,所测得的睫状突长度最大值。③睫状体晶状体距离、小梁睫状体距离、虹膜睫状体距离和巩膜睫状体夹角(θ4)。




四、眼球大小和形态的生物学测量
A型超声生物测量
正常眼球是系列波峰图像。由于角膜、晶状体前囊、晶状体后囊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规则整齐平滑,故正常情况表现为单峰波。
眼球的A型超声测量:屏幕上首先显示始波,为角膜的回声;之后为一平段,代表前房,其长度为前房深度;平段之后2个单高波代表晶状体前囊和后囊的反射,两者间距为晶状体厚度;晶状体之后的玻璃体,因其声学性质一致,故无回声,屏幕上显示为平段,此平段为玻璃体腔长度;平段之后的陡峭高波为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界面回声;其后密集波峰逐渐降低,为眼球壁和球后软组织回声,最后一高波代表眶壁。超声测量眼轴长度为角膜前表面(始波)与玻璃体和视网膜界面之间的距离。我国正常成年人眼球结构A型超声测量正常值见表2-3。
表2-3 正常成人眼球各结构A型超声测量正常值
结构名称正常值
角膜厚度0.57mm
前房深度2.27mm±0.54mm
晶状体厚度 4.07mm±0.50mm
玻璃体腔长度15.70mm±1.10mm
眼轴长度22.94mm±1.03mm





B型超声生物测量

1.眼球大小和形态 正常眼部超声图像,以扇形扫描直接接触法为例,探头沿眼轴方向或稍向外倾斜,即可显示轴位B型超声图(图2-4)。在超声盲区和无回声区之后,为晶状体前囊和后囊界面的弧形光带,其后为介质均匀玻璃体暗区,暗区后的扇形回声光带为眼球壁回声。眼球壁光带之后的"W"形光团,为球后脂肪和视神经的回声,脂肪为强回声,中央窄三角形无回声区为视神经。眼球近似球形,前后径为角膜前表面中心至球后壁视神经颞侧缘的距离,超声测量正常人范围是22~26mm,平均值是23.97mm±0.29mm。高度近视患者眼球更长或有葡萄肿,远视患者眼轴更短。





2.视神经宽度测量 采用多晶体探头,做视神经纵断层扫描,声像图见球后眶脂体强回声区的中央有一暗带,可随眼球转动而移动,为视神经回声。当其显示清楚时,冻结图像,在球后壁及球后10mm处进行测量(图2-5),取其均值,正常值是4.02mm±0.23mm。扇扫测量需减放大部分。





五、正常人眼和眶血流的彩色多普勒检查

彩色多普勒能够稳定测到的眼眶动脉有眼动脉、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,眼静脉有视网膜中央静脉和眼上静脉。诊断参数有频谱特征、血流速度、血流指数和血液流量。

1.眼眶血管的频谱形态 正常眼动脉(0A)、视网膜中央动脉(CRA)和睫状后动脉(PCR)均为三峰双切迹状(图1-8B),但以眼动脉的三峰双切迹状最为明显和典型,睫状后动脉次之,视网膜中央动脉峰谷最低,略呈三角形。视网膜中央静脉为与动脉搏动一致的波浪状频谱,眼上静脉为低流动的连续波形,在频谱图上,向后流动的静脉均位于测量基线以下。在动脉硬化时,眼动脉的峰谷趋于平滑。





2.眼眶血管的血流参数 利用彩色多普勒能够测到的血流参数(表2-4)包括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(MSV,PSV)、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(EDV)、平均血流速度(MV),血流速度的单位是cm/s。血流指数包括:阻力指数(RI)RI=(MSV-EDV)/MSV;搏动指数(PI)PI=(MSV-EDV)/MV。血液流量Q=VAT(V血流速度,A血管截面,T时间)。
有关眼部的血流参数,报道存在一定差异。影响血流参数稳定的因素包括:机器的类型和功能,取样点的选择,取样容积,测量时的声束与血流的角度,年龄组的差异等。
一般认为,眼部的血流参数无眼别和性别差异,但不同年龄组之间有差异。我国有报道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眼动脉的血流速度有显著性差异。




3.眼眶动脉血管取样测量点 ①眼动脉于眼球后15~20mm视神经下方取样测量,眼动脉血流为明亮的红色条带,搏动,闪烁,血柱直径1~2mm,为眼眶内最粗大的血流信号。②视盘后 2~3mm视神经暗区的红蓝血流,是视网膜中央动脉-静脉测量取样点。③而在视神经两侧的多个红色血流信号,是睫状后动脉;眼球后10mm为睫状后动脉取样点。由于睫状后动脉走行的不稳定性,其测量方法和数值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争论(表2-4)。
表2-4 正常人眼部血流参数值(cm/s)
作者仪器OACRAPCR
PSVEDVPSVEDVPSVEDV
Lied CDFI37.3±6.98.3±2.89.5±1.42.3±0.710.7±1.71.2±1.2
AcusonCDFI35.0±11.28.6±3.810.2±2.83.1±1.112.3±4.24.9±2.0
SiemensCDFI31.3±4.28.3±3.910.1±2.12.6±1.212.4±4.24.3±2.2
杨文利CDFI31.7±10.97.2±2.610.2±3.42.8±1.211.3±3.53.2±1.4





六、眼外肌肥大的生物测量

B型超声测量
眼直肌厚度测量 眼球向正前方注视,将探头倾斜,与被测眼直肌成垂直纵切方向,分别显示四条直肌纵向切面厚度。眼直肌在肌锥内、外脂肪强回声区中呈现低回声条带。使用内置电子尺测量。一般在扫查到眼肌最厚处,测量眼肌厚度(图2-6)。正常成年人四条直肌正常值见表2-5。

表2-5 正常成年人眼球四条直肌厚度的超声测量值
直肌 正常厚度
上直肌 1.95mm±0.32mm
下直肌 2.01mm±0.34mm
内直肌 2.38mm±0.51mm
外直肌 2.00mm±0.30mm




CT测量
CT可在水平扫描和冠状扫描两个层面上进行眼肌测量。水平扫描是在眼眶中部视神经层面进行内直肌和外直肌厚度测量。冠状扫描可在眼球赤道部、眼球后第一层面和眶尖部前层面进行四条直肌断面的测量(图2-7)。眼外肌呈长梭形,一般测量取肌腹最厚处数值。由于CT窗宽和窗位的不同,测量值不尽相同。眼和眶内软组织测量正常值见表2-6。

表2-6 CT眼和眶组织生物测量结果
组织结构名称 正常值(均值±标准差)
眼环厚度 2.9mm±0.5mm
眼球前后径 24.62mm±0.38mm
眼球横径 24.91mm±0.37mm
视神经宽度 4.0mm±0.9mm
内直肌厚度 3.0mm±0.6mm
外直肌厚度 2.0mm±0.3mm
上直肌宽 8.0mm±0.9mm
下直肌宽 7.0mm±1.3mm






七、眼和眶内占位病变的测量

在B型超声二维切面和CT层面图像上,可进行眼和眶内占位病变的径线、面积测量。在CT层面上,可通过计算各层面的体积,计算出占位病变的总体积。亦可在三维显示基础上进行体积测量。

1.眼内占位病变的测量 眼内占位病变大小的测量,可为肿瘤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。如脉络膜黑色素瘤,认为基底直径小于10mm、高度小于5mm,适合经瞳孔温热治疗(TTT),而基底大于16mm、高度大于10mm,应考虑摘除眼球。

一般在B型超声图像上,探查病变的最大断面,冻结后使用电子尺测量相互垂直的两个经线上的距离(图2-8)。在CT层面图像上,选择病变的最大径线,进行距离测量。






2.眼眶占位病变的测量 眼眶内长期存在的占位病变,多为良性肿瘤和囊肿。占位病变体积较大时,多导致眼眶容积扩大、脂肪吸收,眼球突出。而在手术摘除占位病变后,多有不同程度的眼球凹陷。测量占位病变的容积(图2-9),眼眶眶腔扩大的容积,眼球突出度,可判断手术取出占位病变后可能的眼球凹陷,从而在手术的同时进行治疗。

眼眶占位病变多为软组织密度,故多使用2~3mm层厚、软组织窗位CT扫描,进行眶内占位病变的测量。一般在CT显示屏上,使用内置电子尺测量病变长轴和短轴的大小,亦可使用鼠标或磨球手动划线进行面积和体积测量。




八、眼眶测量
1.CT眼眶容积测量方法 通常采用骨窗水平层面扫描,层厚2mm,以OM线为基线,由眶下缘下1cm扫至眶上缘上1cm,包括全部眶腔。早期眶容积计算是根据每个层面的体积相加获得,随着CT计算机软件的改进,目前已经能够在计算机上直接测量眼眶眶腔体积。




2.眼眶参数影像学测量结果 范先群等使用成年人头颅标本进行直接测量和CT影像学测量(表2-7),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,说明了影像学测量的准确性。
表2-7 成年人眼眶骨直接测量和CT影像学测量结果
眼眶测量参数眼眶骨直接测量CT影像学测量
外眶距(mm)102.3±4.20103.60±2.99
内眶距(mm)24.20±1.4523.73±1.35
右眶宽(mm)36.75±1.2236.15±1.48
左眶宽(mm)36.87±1.0936.49±1.10
右眶高(mm)36.50±1.1436.37±1.61
左眶高(mm)36.71±1.5136.15±1.31
右眶容积(mm)27.16±2.2226.49±2.18
左眶容积(mm)27.36±2.4226.54±2.25



3.眼眶容积测量的临床意义 ①辅助爆裂性眼眶骨折眼球内陷矫正量的计算:眼球内陷是爆裂性眼眶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。眼球内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骨性眼眶容积扩大,且眶腔容积的扩大与眼球内陷程度成正比。骨性眶腔容积增大1ml,眼球内陷1mm。眶腔和眶内软组织容积的测量,可辅助手术设计,确定眶内填充物容量。②预测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壁减压和脂肪脱出量:严重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,眶容量显著增加,眼球突出,导致暴露性角膜炎和压迫性视神经病变,眶壁减压和眶脂肪脱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,测量眼眶容量和眶内软组织容量是手术量计算的重要依据。③眼眶成形术手术设计:儿童时期眼球摘除和眼眶放射治疗,以及先天性发育畸形,成形手术往往要考虑眼眶容量和眶内软组织容量,以便使术后双侧眼眶和眼突度对称。④眼眶肿瘤的治疗:长期存在于眼眶内的较大肿瘤,常导致骨性眶腔扩大,眼内脂肪吸收,肿瘤摘除术后常有明显的眼球凹陷。术前测量眼眶容积、肿瘤容积,有助于预测眼球内陷情况,可以在手术同时适当填入填置物,使术后双侧眼球对称。
(崔浩 朱豫)
183
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:
Tags:第二章 第二 生物 测量 应用 责任编辑:peijingshi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分享到QQ空间
分享到: 
上一篇第二章 第一节 眼和眶生物学测量.. 下一篇第三章 屈光不正

推荐图文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暂无...

相关文章

广告